發布時間:2025-04-15閱讀數 176
我國廣告產業收入首次突破1.5萬億元!有何新商機?
央廣網北京4月13日消息(記者盧海寧)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《交易實況》報道,市場監管總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,2024年,全國事業單位和規模以上企業廣告業務收入首次突破1.5萬億元,達到15464.1億元,比上年增長17.9%,“十四五”時期以來共增長63.7%,年均增長率達13.1%。
哪些因素推動了我國廣告產業收入邁上新臺階?經濟之聲《財經態度》采訪了經濟學者盤和林。
盤和林表示,我國廣告產業收入的提升,主要有三方面驅動因素。一是技術革新。互聯網和社交媒體與廣告深度融合,直播帶貨、自媒體廣告等新媒體渠道為行業注入新活力;二是政策紅利。管理部門出臺多項“放管服”政策,地方政府也積極開展廣告合規助企行動,優化營商環境,促進良性競爭;三是市場需求旺盛。我國消費市場競爭激烈,廣告成為品牌必爭之地,加之國內消費市場規模擴大,宏觀經濟穩定,這些都推動了廣告需求的持續增長。
2024年,互聯網廣告發布收入8919.1億元,比上年增長24.0%,占各類媒介廣告發布收入的86.5%。盤和林表示,這一增長反映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,尤其在短視頻、直播帶貨等新興領域表現突出,數據顯示,目前短視頻平臺廣告收入已經接近綜合電商,成為品牌投放新寵。其中AI技術賦能功不可沒,通過精準用戶畫像和程序化購買,顯著提升了廣告轉化率。此外,政府持續推動“廣告助企”活動,在數字經濟與政策紅利雙輪驅動下,加速釋放增長潛力。
與此同時,以電視臺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單位,互聯網廣告業務增長超過60%。盤和林表示,這反映出傳統媒體憑借專業內容制作優勢,進入新媒體領域并打開新用戶流量渠道,實現廣告流量變現。傳統媒體憑借其公信力、專業性和受眾信任度,在互聯網渠道上進一步放大了影響力,尤其在紀錄片、社交媒體等領域備受觀眾喜愛。而“臺報網”的融合也提升了傳統媒體的傳播廣度和深度,為傳統媒體在數字化浪潮中開辟新增長點。
盤和林表示,AI、大數據等技術正在重塑廣告產業鏈,助力廣告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。在精準投放方面,借助跨屏數據分析進行用戶畫像,實現針對性內容的精準觸達;在創意生成領域,AI文案工具及多模態技術能夠批量產出優質內容。對于中小廣告經營主而言,低代碼廣告平臺實現工具普惠化,一鍵生成、投放功能降低了制作成本與技術門檻,提升了效率;同時,互聯網平臺提供全鏈路服務,中小廣告經營主可將廣告需求外包,進而能夠聚焦核心業務,實現降本增效。